国家统计局8月25日发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显示,2017年全国早稻产量为3174万吨,比2016年减产103.7万吨,下降3.2%。早稻产量有所下降,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。 一方面是早稻播种面积继续减少。今年早稻播种面积5463千公顷,比2016年减少156.5千公顷,下降2.8%。原因主要有:一是由于早稻种植比较效益低,劳动强度大,农村劳动力不足,部分农户选择“水田改旱田”或“双季稻改单季稻”;二是部分早稻主产区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主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,如湖北江汉平原地区稻田养虾已成气候,有条件的农户选择“稻改虾”,致使早稻播种面积减少;三是部分地区水田休耕轮作面积增加,如湖南湘乡市今年水田休耕轮作面积超过2.2万亩,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。 2017年因播种面积减少,全国早稻产量减产91.3万吨,占减产总量的88%。 另一方面是早稻单产略有降低。今年早稻单产为5810公斤/公顷,比2016年减少22.7公斤/公顷,下降0.4%。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早稻生长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差、局部地区受灾较重。 从农业气象条件看,早稻播种育秧期间,江南、华南大部地区遭遇低温阴雨天气,日照时数偏少,气温偏低,导致部分地区播种推迟,早稻个体发育较弱,有效生长量不足;拔节抽穗期间,江西、湖南等地遭遇持续强降雨,不利于早稻晒田控蘖以及扬花授粉,导致局部地区稻谷结实率降低;收获期间,江南及华南地区遭受持续高温或强降雨天气,不仅不利于早稻灌浆和成熟收晒,还造成品质下降。 从受灾情况看,6月底至7月底是早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南方地区大范围的强降雨导致湖南、江西和广西等地遭受洪涝灾害。
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显示,2017年全国早稻产量为3174万吨,比2016年减产103.7万吨,下降3.2%。早稻产量有所下降,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。具体情况如下:
2017年我国早稻产量635亿斤——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解读2017年早稻生产情况
2017年我国早稻产量635亿斤——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解读2017年早稻生产情况
2017年因单产减少,使全国早稻产量减少12.4万吨,占减产总量的12%。
一方面是早稻播种面积继续减少。今年早稻播种面积546.3万公顷,比2016年减少15.65万公顷,下降2.8%。原因主要有:一是由于早稻種植效益低,劳动强度大,农村劳动力不足,部分农户选择“水田改旱田”或“双季稻改单季稻”;二是部分早稻主产区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主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,如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稻田养虾已成气候,有条件的农户选择“稻改虾”,致使早稻播种面积减少;三是部分地区水田休耕轮作面积增加,如湖南省湘乡市今年水田休耕轮作面积超过2.2万亩,比上年休耕轮作面积翻番。
另一方面是早稻单产略有降低。今年早稻单产为5810公斤/公顷,比2016年减少22.7公斤/公顷,下降0.4%。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早稻生长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差、局部地区受灾较重。从农业气象条件看,早稻播种育秧期间,江南、华南大部地区遭遇低温阴雨天气,日照时数偏少,气温偏低,导致部分地区播种推迟,早稻个体发育较弱,有效生长量不足;拔节抽穗期间,江西、湖南等地遭遇持续强降雨,不利于早稻晒田控蘖以及扬花授粉,导致局部地区稻谷结实率降低;收获期间,江南及华南地区遭受持续高温或强降雨天气,不仅不利于早稻灌浆和成熟收晒,还造成品质下降。
国家统计局8月25日发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显示,2017年全国早稻产量为3174万吨,比2016年减产103.7万吨,下降3.2%。早稻产量有所下降,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。
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全国早稻生产数据显示,2017年全国早稻产量为3174万吨,比2016年减产103.7万吨,下降3.2%。早稻产量有所下降,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。
从受灾情况看,6月底至7月底是早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南方地区大范围的强降雨导致湖南、江西和广西等地遭受洪涝灾害。2017年因单产减少,使全国早稻产量减少12.4万吨,占减产总量的12%。
一方面是早稻播种面积继续减少。今年早稻播种面积5463千公顷,比2016年减少156.5千公顷,下降2.8%。原因主要有:一是由于早稻种植比较效益低,劳动强度大,农村劳动力不足,部分农户选择“水田改旱田”或“双季稻改单季稻”;二是部分早稻主产区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主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,如湖北江汉平原地区稻田养虾已成气候,有条件的农户选择“稻改虾”,致使早稻播种面积减少;三是部分地区水田休耕轮作面积增加,如湖南湘乡市今年水田休耕轮作面积超过2.2万亩,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。
一方面是早稻播种面积继续减少。今年早稻播种面积5463千公顷,比2016年减少156.5千公顷,下降2.8%。原因主要有:一是由于早稻种植比较效益低,劳动强度大,农村劳动力不足,部分农户选择“水田改旱田”或“双季稻改单季稻”;二是部分早稻主产区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主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,如湖北江汉平原地区稻田养虾已成气候,有条件的农户选择“稻改虾”,致使早稻播种面积减少;三是部分地区水田休耕轮作面积增加,如湖南湘乡市今年水田休耕轮作面积超过2.2万亩,比上年增加1倍以上。
2017年因播种面积减少,全国早稻产量减产91.3万吨,占减产总量的88%。
2017年因播种面积减少,全国早稻产量减产91.3万吨,占减产总量的88%。
另一方面是早稻单产略有降低。今年早稻单产为5810公斤/公顷,比2016年减少22.7公斤/公顷,下降0.4%。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早稻生长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差、局部地区受灾较重。
另一方面是早稻单产略有降低。今年早稻单产为5810公斤/公顷,比2016年减少22.7公斤/公顷,下降0.4%。单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早稻生长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差、局部地区受灾较重。
从农业气象条件看,早稻播种育秧期间,江南、华南大部地区遭遇低温阴雨天气,日照时数偏少,气温偏低,导致部分地区播种推迟,早稻个体发育较弱,有效生长量不足;拔节抽穗期间,江西、湖南等地遭遇持续强降雨,不利于早稻晒田控蘖以及扬花授粉,导致局部地区稻谷结实率降低;收获期间,江南及华南地区遭受持续高温或强降雨天气,不仅不利于早稻灌浆和成熟收晒,还造成品质下降。
奥门金沙手机娱乐网址,从农业气象条件看,早稻播种育秧期间,江南、华南大部地区遭遇低温阴雨天气,日照时数偏少,气温偏低,导致部分地区播种推迟,早稻个体发育较弱,有效生长量不足;拔节抽穗期间,江西、湖南等地遭遇持续强降雨,不利于早稻晒田控蘖以及扬花授粉,导致局部地区稻谷结实率降低;收获期间,江南及华南地区遭受持续高温或强降雨天气,不仅不利于早稻灌浆和成熟收晒,还造成品质下降。
从受灾情况看,6月底至7月底是早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南方地区大范围的强降雨导致湖南、江西和广西等地遭受洪涝灾害。
从受灾情况看,6月底至7月底是早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,南方地区大范围的强降雨导致湖南、江西和广西等地遭受洪涝灾害。
2017年因单产减少,使全国早稻产量减少12.4万吨,占减产总量的12%。
2017年因单产减少,使全国早稻产量减少12.4万吨,占减产总量的12%。
本文由金沙网址发布于政策法规,转载请注明出处:2017年全国早稻产量为3174万吨,国家统计局解读
关键词: